資深同仁篇

    第一社會福利基金會創辦人之一張培士曾說:「第一這口飯不好吃,要吃要有本事吃。」在教學前線衝鋒陷陣有疲累時,也曾在「做與不做」之間掙扎,但回顧陪伴學生、家長走過的歲月,第一資深老師們不覺得有「對不起青春」之憾,更多的是滿足、歡愉與感謝。

IMG_5477  美術2  

     早年社會對身心障礙者和特殊教育較陌生,一開始來到第一,也有家人不諒解。有的學員失親,老師假日將孩子帶回家,遭父母拒絕,擔心鄰居會以為是自家的小孩,「很沒面子」。也有教保老師親戚中從事教職者多,公婆逢人總愛稱自家晚輩在某校教書,卻不曾在外人面前介紹自己媳婦也是在第一當老師的,只因所教的學生是身心障礙兒。師範體系畢業、愛立發展中心老師吳金梅剛到第一時,長輩強烈反對,差點引起家庭風波。

 

  崇愛老師朱亞捷女兒小時候,學校作文寫「我的媽媽」,女兒知道她的工作性質,將媽媽描述得很偉大,老師不太相信「是有多偉大?」,後來朱亞捷安排孩子班級到第一參觀,行程結束時,老師親自向她致意:「您真的很偉大。」

 

  恆愛老師王麗珍很幸運,從家庭主婦到志工、成為正式教保老師,公婆全力支持。但孩子成長過程中,總是需要母親更多呵護,看到媽媽忙碌的身影,那時還年幼的女兒曾對她說:「希望當媽媽的學生,不要當媽媽的孩子。」讓王麗珍很是心疼。

 

  博愛老師簡湘芸每天幾乎要將半數的工作量帶回家,先生不忍她太辛苦,要她乾脆離職,她耐心地等待先生慢慢了解這份工作的價值,終於有了正向回應。愛智老師吳家慧將工作壓力遷怒家人,驚覺不對勁後,自我省察,約束自己回家不發脾氣,「同時也一邊教育先生分擔家事,成效不錯」。

 

  多了同理和接納,許多第一線同仁的家人到後來自然而然地成了第一的志工生力軍。遇到節慶庇護性產品出貨高峰期,全家總動員幫忙做鳳梨酥或包裝;子女也當小志工,成為媽媽帶班的小幫手。「沒想到的是,這份工作也回饋到自己教養子女和家人親友身上。」應證了施比受更有福。

  甥姪輩小學時就主動幫班上特教生處理排泄穢物,象山老師范秋鳳還有個姪兒將報考特教研究所。特教專業更讓她在好友和伯父癌末人生最後一段路上,協助看護;嫂嫂生產時和朋友小孩不明原因突然癱瘓,范秋鳳都成了理所當然的「諮詢顧問」,適時提供專業意見。

  平均教齡10年以上,第一資深老師各個堪稱「允文允武」,面對各種突發狀況早練就了處變不驚的本領。第一基金會老師邱郁臻發揮社工善於連結資原特質,巧手廢物利用;從家長到成為老師,任職於楓橋團體家庭,吳淑敏擁有廂型車駕照、丙級烘焙證照,最後還自修取得學士學位。

 

  中和老師林淑惠曾在八線幹道上和學員捉迷藏,你追我跑,顧不得路人異樣眼光,「好在最後有追贏孩子,哈哈!」。還有自閉症學生每上市場就愛搶魚攤上的魚,一把塞進嘴裡,甚至弄得嘴角流血,師生屢屢展開搶魚大戰,結果多是林淑惠掏腰包買下魚,邊自嘲「但老闆都不算便宜點,沒辦法!」。還有學生會扭雞頭、抓小鳥放進嘴裡、將昆蟲分屍…「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」,老師們的從容淡定,憑藉的是十多年的日子累積起來的「血淚」經驗。

 

  第一兒童發展中心老師趙婕妤曾挺著大肚子追著學生跑,「現在已不復當年勇了。」多年來,學員從小小孩長成又高又壯的青年,老師們則慢慢步入中年,除了體力負荷大,也衍生許多「職業傷害」。愛立老師許桂萍帶極重度的障礙青年過馬路時,智青耍賴坐在地上,二十幾歲時的她拉得動,「現在腰挺不直,又有退化性關節炎,只好交棒給年輕老師了。」愛智老師李秋苓認為要給學員好的服務,得先從學習愛自己開始,於是她上健身房運動,努力保持最佳狀態。

 

  但再怎麼辛苦,常常只要學員一個小小的回饋,家長一句感謝,甚至外界不經意的肯定,都能化成教保老師充電再出發的動能。朱亞捷手傷就診復健科,醫師問起她的工作性質,得知是特教老師,對她特別親切;醫師又追問是在哪裡服務?她心想說了別人也不知道,勉為其難回答「是第一基金會」,醫師說:「喔,是第一啊!」「加碼」幫她復健。「原來有人知道我們第一!」朱亞捷當下感動得幾乎要流淚。

 

  忙忙碌碌十餘年,或許稱不上豐功偉業,但第一老師的愛在晃悠歲月中,匯集成一條幽靜長河,承載著學生和家長,往那充滿希望和盼望的一端,緩緩航行而去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i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