面對發展遲緩或較嚴重障礙的幼年子女,孩子的狀況打亂了不少家庭的生活;除了要維持家庭日常生活運作外,還要花費很多時間和金錢帶孩子去接受醫療復健和療育,以致於整個家庭處在循環式的照顧風險中。

 新北市有許多早療家庭因地處偏遠或交通不便的山上,區域內缺乏學前特殊教育、私立療育單位及復健資源,因而要帶孩子外出接受療育困難重重, 也因之容易耽誤孩子的發展。謝謝王詹樣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、UBS瑞銀集團和中國信託商業銀行等三家企業贊助,長期支持本會提供樹林、鶯歌、八里、金山、萬里、五股、汐止、瑞芳等地區進行偏鄉早療服務。透過到衛生所、幼兒園等以駐點的方式提供定期早療課程和評估諮詢服務,針對山上交通極不便或病弱幼兒,也提供定期到住家以一對一方式,由教保老師或治療師提供親職療育技巧示範,我們採取用多元的〝行動早療〞方式滿足偏鄉家庭的需要。

 

老師的支持與陪伴讓媽媽看到希望

在音樂律動唱跳中,安撫了小朋友焦躁情緒  透過親子共同創作,增加孩子的創意,也可以增加媽媽跟孩子的親密感 小彥媽媽的感謝信(2版照片)   

  小言是一個心急的孩子,拼圖放不進去,刷一下就把拼盤整盤翻了;媽媽更是慢不下來,小言一變臉,媽媽聲音就來了,你好好弄啊,你會啊⋯”小孩哭了,媽媽急了,馬上告訴老師,他就是這樣,在家也動不動就哭,我都快受不了

  眼前的狀況讓美琦老師決定放下手邊的評估工作,拿出小言看似喜歡的玩具,跟他玩了起來,當他遇到挫折時候,老師就輕輕的告訴他:「慢慢來,老師會等你。」聲音非常平穩,放慢速度,輕聲安撫,小言的情緒一下就平穩下來,而且完成五種形狀共25根揷棒,媽媽看到也嚇了一跳,才發現,原來小言可以不生氣。美琦老師告訴媽媽小言需要的其實很簡單,只要給他支持,支持也很簡單,只要放慢腳步、放輕聲音,孩子就跟著平靜下來!

給他時間 他會回應你的等待

  美琦老師說,評估時花很多時間告訴媽媽: 你的態度決定小孩要用何種情緒來學習,「支持」有多重要,「等待」要花很多時間, 沒想到媽媽都聽進去了。一如往常的評估,只因為很快看出問題,給媽媽方法和策略,媽媽知道怎麼做之後,回家如法炮製,小小的改變,他們的生活就改變了。現在小言上幼兒園了,語言進步很多,可以和小朋友玩遊戲,雖然偶爾還是會爆炸,但媽媽現在會深呼吸,停下來聽孩子說,等孩子做。看到孩子一點一滴的進步,媽媽也倍感欣慰!

  小言也來參加課後音樂活動,八堂課中沒看過他生氣,總是能跟著老師進行律動、敲打樂器,樣樣都難不倒他。累的時候會跟媽媽說:他要休息一下,媽媽也會同意,和諧的對話令人感動。因為企業的資源、老師及家長的合作努力下,偏鄉行動早療改變了一個家庭。

 

家庭本位出發 與家人一起攜手幫孩子「做早療」

口腔按摩 翻身後可拍到鈴鼓,提高翻身意願  手部動作訓練-2

小安已經滿2歲了,去年9月開始接受第一社福到宅的早療服務,雖然是快2歲的孩子,體型卻像是不到一歲的小嬰兒。媽媽說,小安出生不久因為核黃疸症狀送醫,雖然經過全身換血急救,仍造成腦部及聽力損傷,是腦性麻痺併多重障礙的幼兒。因為月子中心照顧的疏失,讓小安家沒有新生兒降臨的喜悅,小安媽媽為了照顧問題忙得焦頭爛額,但是為母則強,因為家裡除了小安之外,還有上小一的哥哥,無論如何她還是要繼續撐下去。

站立架、輔坐椅 多元輔具增進早療進展

  負責到宅療育服務的嬿茹老師說,第一次到宅,老師發現小安沒有口語能力、身體很脆弱、全身張力很強,媽媽雖然很積極投入小安的早療,但是有點不知道從何著手,比如說,媽媽帶小安做了很多重複的復健治療課程,而且各地點偏遠,另外家中雖然有輔具,卻不知道如何使用,老師跟社工花很多時間在跟媽媽說明小安的輔具-站立架的調整及使用方式,老師希望小安在家可以慢慢練習站立,因為站立的訓練可提供下肢承重,對復健的進展很有幫助。又因小安的體型就像嬰兒一樣,爸媽在照顧時習慣一直抱著、或是讓她躺在推車及床上休息,老師建議: 即使在家裡,仍然可以運用輔坐椅來增加孩子用自己的肌肉維持坐姿,在輔坐椅上和爸媽互動時不但可增加作息活動的多元性,又可藉著動作的變促進心肺功能。令人驚喜的是,隔週老師再到小安家時就看到爸媽做到了,從這些簡單的觀察,就知道小安的爸媽在孩子身上是多麼的用心。

  小安才上兩次早療課程之後,就因為肺炎住進醫院的加護病房,媽媽說出院後,小安就變得很難帶,以前的些微進步通通退回原點,這段期間很讓人沮喪。還好後來小安復原狀況不錯,轉入普通病房後出院,老師才能持續上早療課。

練習用嘴進食 進步令人驚喜

  嬿茹老師說,我們的到宅早療服務雖然是幫孩子做早療,但是服務出發點是以家庭本位出發,在提供服務時,會檢列出家人的需要, 和他們一起討論和擬定目標,大家是夥伴關係,讓家人在討論互動過程中增進自我能力與自信。過程中,老師會幫助主要照顧角色中的媽媽或是爸爸,了解家中成員的關係及資源,要催化成員一起攜手幫助個案,但是也不希望因此忽略其他成員的心理情緒或其他需求。比如小安爸爸很重視家中環境整齊,覺得大型輔具很佔空間,會讓環境凌亂;但是早療老師要求每週一次課程進行時,一定要將輔具搬到家中客廳,讓小安能夠運用,在懇談後,爸爸很信守承諾,每次都能做到,而且也看到早療的效果,以後不用老師說,輔具漸漸成為客廳的一份子了。老師說,小安經過四個月的早期療育,眼神變得靈活了,老師用圖卡跟小安互動,小安也有反應,以前進食只能用鼻胃管,現在開始練習用嘴巴吃,雖然只能吃一點點,這樣一小步的進展,對老師跟媽媽卻像是登陸月球的一大步。復健的路雖然辛苦且漫長,但有家人及老師的陪伴,偏鄉行動早療幫助小安走得更平穩且不孤單!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i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