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團體家庭的照顧




部份心智障礙者,因著體質、環境等因素,長年有睡眠障礙問題,造成作息雜亂,不僅對健康產生不利影響,更加重照顧者的負荷。


32歲極重度智能障礙的阿容,有過動傾向,困難入睡,幾乎每一個鐘頭就起身,凡視野所及的物品、家俱,可以摳的、撕的、抓的,阿容皆不放過。住進本會以前,30年來未曾一夜好眠,面對他破碎的睡眠時段,媽媽必須整晚警覺,同時還要兼顧年邁又中風的阿容爸爸,容媽早已身心俱疲。


兩年前阿容住進團體家庭,在第一行為工作室的專家指導下,教保員開始做睡眠訓練,採用正向行為改變策略,首先觀察阿容的睡眠習慣,和干擾入睡的可能因素,分析出下列原因,多管齊下進行助眠策略:


1.身體因素:阿容有過敏性皮膚癢,教保員幫他勤擦乳液、按時擦藥,也會在睡前為阿容做穴位按摩,幫助阿容放鬆,促進睡意。


2.穩定情緒:阿容有過動傾向,睡眠時間極短,教保員安排他在睡前進行手習操作活動,讓情緒緩和,促進入睡。


3.環境安排:三人一室的安排,教保員必須降低阿容干擾他人的行為、亂摳家俱的習慣,於是床舖位置宜隱密、減少房內物品、遠離窗戶,減少光、聲音和影像的干擾,為此,阿容更換了三次房間。


4.搭配行為改變策略:阿容每晚專有的入睡儀式,從教保員守候在床邊開始,用堅持的態度,拿著提示圖卡(睡覺時間→阿容睡覺),搭配因果關係的提醒(例:不乖乖睡覺、干擾室友,就要做仰臥起座),讓阿容明白睡覺時間就該「專心」睡覺,直到他睡著,教保員仍需整晚維持警醒,記錄阿容每一段睡眠時間,並對每一次醒來做因應。


在教保員長期陪伴、不斷的找原因、試方法,多管齊下的努力下,阿容入睡儀式的時間縮短了,醒來的頻率減少、睡眠時間拉長了,即使醒來,也較少出現干擾他人或自我刺激的行為;週末回家,媽媽驚訝的發現阿容竟可以從1小時增加到3小時,真是令人大大感動和欣慰的進步。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diy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